公告:本課程日期已更新,重新開放報名:即日起至8月18日止;不限運動種類之教練。

壹、計畫說明及目的

  1. 訓練是所有運動教練最重要的工作,也是運動員獲得達到巔峰表現唯一途徑。如何依據人體適應原則編排年度訓練規劃,在重要的時刻展現訓練成果,是週期化訓練最重要的價值。
  2. 精進教練訓練專業知能,讓教練擁有提供選手良善健康環境及訓練專業知能,運用於訓練上,激發選手潛能,提升競技成績。

貳、主辦單位:財團法人體育運動發展促進基金會、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、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

參、教練增能訓練課程

  1. 對象:服務於學校單位,不限運動種類且具備下列條件之教練:
    • 認同提供選手健康訓練環境理念。
    • 能將課程內容運用於實際訓練場域。
    • 能參與完整課程及執行計畫。
  2. 人數:25位為限。
  3. 辦理日期及時間:計4天,共26小時。
    • 疲勞恢復策略與實作工作坊:8月25日(週四) 09:00-16:00。
    • 週期化訓練理論與實作工作坊:8月26日(週五)09:00-16:00。
    • 週期化訓練理論與實作回流課程工作坊:9月2日(週五)09:00-16:00。
    • 疲勞恢復策略與實作回流課程工作坊:9月3日(週六)09:00-18:00。
  4. 授課方式:課程包含現場工作坊授課外,尚包含作業之實務操作,每天繳交操作成果報告以提升教練之實務操作能力,確保將此融入訓練與比賽之中。
  5. 地點:本會會議室(臺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01號2樓)。
  6. 報名方式:採線上報名。報名截止日期:111年8月18日。
  7. 收費標準:為確實達到本課程學習效益,將於上課前收取新臺幣(以下同)5,000元作為保證金,完訓(含工作坊與其間之每日操作成果報告)後退還。
  8. 授課講師:

國立體育大學張曉昀教授簡歷如下:

張曉昀 國立體育大學教授

專長
運動醫學、運動按摩、傷後運動訓練處方、貼紮治療、身心障礙運動復健、筋膜放鬆及顱薦椎治療

學歷
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運動保健組博士

經歷

  • 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監事
  • 台灣運動物理治療師學會監事
  • 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副主編
  •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運動醫學委員會委員
  • 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副教授
  • 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學系兼任副教授
  • 2018年亞洲東區及U19女子排球錦標賽國家隊隨隊物理治療師暨防護員

國立體育大學江杰穎教授簡歷如下:

江杰穎 國立體育大學教授

研究興趣
競技運動員肌力-爆發力長期發展、團隊運動員敏捷性與改變方向能力、疲勞監控與恢復策略

學歷
美國東田納西州立大學競技運動表現博士

經歷

  • 美國國奧運訓練中心研究員
  • 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協會認證肌力與體能訓練專家
  • 美國運動醫學會認證健康體適能專家
  • 中華女籃肌力與體能教練
  • 國家訓練中心運動科學組
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德嘉教授、簡歷如下:

林德嘉 De-Chia Lin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

研究專長

應用生物力學

學歷

  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學士
  • 美國伊利諾大學生物力學碩士
  •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工程科學碩士
  • 美國伊利諾大學理論與應用力學博士

經歷

  •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
  •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主任
  • 參與美國太空總署「外太空人體活動研究專案」
  • 美國奧運訓練中心運動科學研究員
  •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助理、助理教授
  • 加拿大康克迪亞大學力學教授
  • 2000年雪梨奧運會中華代表隊技術總監
  • 2001年國家優秀選手訓練中心主任
  • 2004年雅典奧運總領隊

九、課程內容:

(一) 學科授課,總課程時數14小時,課程內容:

(二) 專業技術操作。
(三) 回饋、分享。
(四) 回流課程,共12小時

肆、其他:

  • 本工作坊僅以電子郵件方式提供上課通知,另參加學員交通須自理。
  • 提供完訓者研習證明。

伍、預期效益:

一、教練可將所學運用於訓練上,有效提升選手之身體素質,確保有效疲勞恢復、避免運動傷害、發揮實力、創造佳績。
二、選手在良善健康環境下訓練,維持身心健康狀態、激發潛力、提升競技成績。
三、為國家再添一面金牌。